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,保留了丰厚的传统文化遗产。各地的图书馆、档案馆、博物馆收藏着许多珍稀的历史文献资料。这些资料是我国进行文化交流、传播和创造的重要载体。对其进行发掘、整理、出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价值。
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本着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、为繁荣我国的学术研究服务的宗旨,致力于历代珍稀文献的整理和出版工作,先后投巨资影印出版了《中华民国史史料外编——前日本末次研究所情报资料》(中文部分100册、英文部分54册、日文部分56册)、《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》(37册)、《咸丰同治两朝上谕档》(24册)、《雍正朝汉文上谕汇编》(10册)、《辽宁省档案馆珍藏张学良档案》(6册)、《日本侵华罪行档案新辑》(15册)、《满铁秘档·满铁与侵华日军》(20册)。正在印制的有《嘉庆道光两朝上谕档》(55册)、《中国明朝档案总汇》(130册)、《乾隆朝军机处随手登记档》(46册)、《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》(44册)。正在整理、编排的有《汪伪中央政治委员会暨最高国防会议记录》、《中国古籍海外珍本丛刊》等。下面结合上述珍稀文献谈谈出版该类文献的文化价值。
一、促进传统文化遗产的整理、保护和利用
我国的传统文化遗产十分丰富,诸如典籍、档案、绘画、书法、雕塑、民居、风俗等都是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,都值得我们发掘、整理和保护。从出版的角度来看,珍稀历史文献的整理尤为重要。我国的珍稀历史文献主要有两类,一类是历史流传下来的孤本、善本典籍,另一类则是历史上形成的各类档案。这两类历史文献,有的因年代久远,残缺破损比较厉害。例如,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明代档案,有些纸张沾在一起,有些已被虫蛀坏,不经整理、重新影印出版,就无法利用,甚至有进一步毁坏的危险。有的文献因数量较多,经费不足,得不到及时的、妥善的整理和保护,逐步受到损坏。如藏在厦门大学图书馆的日本末次研究所情报资料,老化情况相当严重。有些珍贵古籍或毁于战火,或毁于统治者之手,在国内已经失传,只有在国外图书馆才能找到。对这些珍稀历史文献,若不及时抢救、整理和保护,将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。
珍稀历史文献是历史上形成的文物,许多文件是全国唯一的藏品,因而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的文化遗产,需要我们精心保护。以文化建设为己任的出版社,理应在整理和保护珍稀文献上作出应有的贡献。近年来,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珍稀文献的出版上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。一是珍稀文献的收藏单位、整理研究单位、出版单位以整理珍稀文献为目的。出版社从其他图书的利润中抽出部分资金,以文献保护费、文献整理费的方式资助珍稀历史文献的整理和出版,有助于珍稀历史文献的保护和利用。
出版社从资金上和编辑力量上支持珍稀历史文献的整理,对珍稀历史文献的保护和利用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。一方面可以抢救这些历史文献。出版社参与和资助珍稀历史文献的整理工作,可以解决收藏单位经费不足的困难。收藏单位可以借此更新设备,改善收藏条件,也可以加快整理步伐。以末次情报资料为例,厦门大学图书馆曾多次呼吁加以抢救,但由于篇幅浩瀚,投资巨大,未能实现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投资并投入编辑人员参加整理工作后,仅用五年多时间便将200多册、2.2亿字的大型资料整理并出版。另一方面,出版社把整理好的珍稀历史文献出版后,使用者不必到收藏该文献原件的档案馆、图书馆查阅,看影印件即可。而档案馆、图书馆则可以将原件妥为保存,以免损坏。
二、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
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依托于一定的载体。孤本、善本典籍,各类重要历史档案,大多收藏在各地图书馆、档案馆,而且全国仅此一套或一份,不用说一般读者,就是专业研究人员也难以使用,更遑论交流和传播了。出版社以影印的形式将这些珍稀文献出版发行,既可以保存资料的原貌,又可以广为流布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使用这些资料。
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已经发行的珍稀历史文献来看,这类图书的订户一般为全国大型图书馆、综合性大学图书馆、研究机构以及个别研究者。可见,珍稀历史文献经整理、出版后,由一家收藏单位拥有,扩展到更多的收藏单位和个人拥有。这些文献所蕴含的信息也随之得到传播。更重要的是,图书馆收藏的孤本、善本书,档案馆收藏的重要档案一般不对读者开放,很难体现其内容上的文化价值。这些文献出版后,使用者增多,其内容上的文化价值便突显出来。
珍稀历史文献出版物还是对外交流的重要媒介。近代以后,中西文化逐步接触,但各个时期各有侧重。近代时期,由于中国处于被侵略的地位,相比较而言落后于西方各国,有志之士提倡学西学,变旧制。西学东渐,逐步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。新中国成立后,中国日益强盛,中国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。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中国,试图了解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。在这样的形势下,我们挖掘、整理、出版历代珍稀文献,并通过向国外发行,把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介绍到国外,实际上就是向国外传播中国文化。
中外文化的交流不局限于文化产品交流的层面。文化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也是重要内容。国外图书馆珍藏着许多在中国已经失传的历史典籍,如何与这些图书馆合作,将这些珍稀典籍整理、出版,既是学术发展的重要事情,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。正是基于这种认识,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已经与海外大型图书馆取得了联系,就出版《中国古籍海外珍本丛刊》事宜达成了合作意向。如果合作成功,那将是出版界的盛事,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有益尝试。
三、促进文化的再创造
文化的创造是一个历史的过程,同时还必须建立在历史的基础上。珍稀历史文献是文化再创造的肥沃土壤。
从文化创造的传承性来看,珍稀历史文献是文化再创造的重要基础。历史典籍和重要档案资料蕴含着前人丰富的思想内涵。历代哲人除总结自己所处时代的经验教训外,还思考着人类所面临的永恒问题。他们的思想结晶通过历史文献得以流传至今。当代知识分子在关注现实、关注社会,思考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时,不能不站在先哲的肩膀上,从他们的思想中吸取营养,创造新的文化成果。由于年代久远以及历代战乱频仍,不少文献已经散失,有的仅存孤本,有的流失到国外,国内反而没有存书。将这些稀见且珍贵的文献加以搜集、整理和出版,无疑有助于文化的再创造。
珍稀历史文献对文化再创造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。首先,珍稀历史文献所反映的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、政治、军事、文化、教育等方面的情况,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。《中华民国史史料外编》涉及1912年至1940年的各个重大历史事件,因此是研究这个时期的政治史、中日关系史及国际关系史的宝贵资料。其他各种文献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。其次,珍稀历史文献的形成过程也有重要的研究价值。例如满铁档案既有反映抗战时期各方面情况的史料,又有满铁这一殖民机构自己的档案资料,对研究满铁史、日本侵华史,以及中国近现代史、日本史都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。第三,珍稀历史文献隐含的其他方面的资料价值。例如,末次情报资料既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史料,又是研究日本侵华史的资料,同时,因其原件为剪报,所以它又是研究近现代报业史的资料。此外,珍稀典籍还具有版本学价值。总之,珍稀历史文献是人们从事学术研究、文学创作等各种文化创造活动的重要参考资料。
珍稀历史文献中的典籍不少是历代文化精品。它生动地反映了先哲们对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。其中有许多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和吸收。我们一定要取其精华,择善而从,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文化。
综上所述,珍稀历史文献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。对其进行发掘、整理和出版,有助于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,有助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,有助于文化的再创造,是体现传统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。